https://www.yunyisonic.com.cn/行业资讯

清洗不同材质首饰要注意什么?

发布时间:2025-06-18浏览次数: 30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:想把项链清干净,结果洗完之后发现掉色了?或者原本光亮的戒指变暗了,珍珠项链表面开始发灰,甚至出现裂痕。

这些现象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怪清洗液或者清洗方式不对,但真正的核心问题在于:你不了解首饰的材质属性。

不同材质的首饰,在结构、硬度、化学稳定性方面千差万别,它们适合的清洗方式也完全不同。如果你对金属类和宝石类一视同仁地“一锅炖”,那最后出锅的结果,可能就是一地灾难。

所以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系统说说:金属、宝石、有机宝石、混合材质等首饰该怎么正确清洗,哪些能用超声波、哪些只能手洗,以及每一种材质背后你可能从没留意过的“脆弱点”。

首饰清洗对比图

金属类首饰:银饰娇贵,K金耐折腾

金属是常见的首饰材质,尤其是黄金、白金、K金、铂金、钛钢和银。这一类首饰的优点是结构稳定、耐腐蚀性强,但不同金属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。

K金(如18K金)、铂金、不锈钢:基本可以放心使用超声波清洗。它们对清洗液不敏感,不容易氧化,也不太容易掉色。即便长时间佩戴后出现暗淡,也能通过轻微的超声波清洗或中性清洁剂手擦恢复光泽。

而银饰就比较“玻璃心”了。银本身容易氧化,空气中一点点硫元素都能让它变黑。清洗方式不当,反而可能让首饰变灰、变暗,尤其是超声波清洗后如果没有彻底擦干并封油处理,反而加快黑化速度。

另外,镀金、玫瑰金、镀银类饰品,也应尽量避免超声波清洗,因为镀层很薄,高频震动可能直接把镀层震脱,变得花斑不均。

项链首饰

宝石类首饰:硬度高不代表能“硬刚”清洗

宝石类首饰是很多人心头的珍爱,尤其是钻石、红蓝宝石、托帕石、石榴石等常见的天然宝石类。但宝石虽硬,不代表“抗造”。

钻石可以放心清洗,GIA官网明确指出钻石是超声波清洗的“友军”,尤其是无包裹体的天然钻石。但即使是钻石,也要注意:不要使用在爪镶松动或无边镶嵌结构上,以免震动过程中掉石。

红蓝宝、托帕石、石榴石等天然宝石,多数具备良好稳定性,可以用温水+中性清洁剂清洗,短时间超声波清洗也是可行的。但要警惕:经过注胶或染色处理的宝石不能使用超声波或碱性液体,会加速老化甚至褪色。

祖母绿、欧泊、碧玺这类含杂质较多、硬度较低或多裂纹的宝石,不推荐用超声波清洗。特别是祖母绿,因为它通常含有填充油,震动后可能变得发灰或油脱出。

有机宝石类:天然珍珠、珊瑚、琥珀都怕水怕热怕化学

这是容易被误伤的一类。很多人不知道,珍珠、珊瑚、琥珀这类“宝石”,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矿物,而是有机成分。

珍珠怕酸、怕碱、怕热,甚至连“过度擦拭”都可能损伤表面的珍珠光泽层。你用的洗洁精如果偏碱性,它就会发灰、变哑;你放进超声波,它就会开裂、甚至脱层。

清洗珍珠的正确方式是:用软布蘸温水轻轻擦拭,不加任何清洗剂,清洁后阴干即可。千万不要放进任何带清洗液的容器中浸泡。

珊瑚和琥珀也同理。它们的结构多孔,容易吸水,且耐热性差,一旦遇到过热水温或酒精类液体,就可能内部变质、颜色变暗、产生裂纹。

混合材质首饰:考验判断力的“清洗陷阱”

市面上越来越多首饰走“混搭风”——比如银镶珍珠、K金镶钻、天然宝石混搭欧泊。看起来精致,但一到清洗就成了“大难题”。

你不能用宝石的方式洗银,也不能用金属的方式洗有机宝石,这种时候必须拆分结构或选择保守方案

如果不能拆分,那就使用温和的方式:软布+温水,不加任何清洗液。比如一条银链上有珍珠吊坠,就不能放进超声波,应该用布慢慢擦银链,再另擦吊坠。

还有一种混合材质是“染色金属+合成宝石”组合,这种便宜饰品通常质量较低,一旦你用了带酒精或碱性溶液的清洗液,就会出现掉色、裂纹、粘合剂溶解等各种问题。

清洗不是结束,关键在后续的“擦干+护理”

不管你用的是哪种清洗方式,清洗之后的护理才是决定首饰寿命的关键。很多人刚清完就收起来,结果过几天再拿出来就发黑了,其实就是因为:

  • 首饰没有完全吹干;

  • 清洗液残留未冲净;

  • 没有使用护理油或防氧化喷雾;

  • 存放环境潮湿或光照过强。

正确做法应该是:清洗后立即用纯净水冲洗,再用无尘布擦干,并存放在干燥的密封袋中。金属类饰品可以适当涂抹护理油,宝石类避免暴晒或潮湿。

尤其是银饰,不护理再贵也很快发黑;珍珠类更要避免高温和干燥环境,长期存放可加湿保存。

云奕超声波清洗机